▲部分宁化苏区娘子军晚年合影

“韭菜开花一杆心,割掉髻子当红军;保护红军万万岁,割掉髻子也甘心。”这是宁化苏区广为传唱的一首表现当时宁化妇女毅然参军的歌谣。

1933年2月8日,在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战争的紧要关头,宁化各区妇女积极响应中共中央“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”的号召,组织妇女踊跃参加红军。

据县志记载,1932年初,宁化城关城厢区、南郊区、西郊区、东郊区各成立妇女连。每个妇女连设3个排、9个班,每班10个人,统一由妇女部和城郊局领导。随后,安远、禾口等区苏维埃也成立妇女队(连),全县参加妇女连、赤卫军的妇女达到774人,全部编入红军独立第七师,隶属福建省军区。当时,妇女武装除了后勤保障、革命宣传、站岗放哨外,还配合红军、游击队作战。

在党的领导下,宁化广大妇女积极参加革命。石壁乡团支书张柳英,不但宣传动员群众参军,说服逃兵归队,还召开妇女大会,发动帮助红军家属割禾、耕田。在她的带动下,全乡有37人报名参军。禾口区陈布江乡的李全秀、陈瑞秀除了动员自己的弟弟和其他6人加入“少共国际师”外,还写信给游击队的丈夫,鼓励他们参加主力红军。这些妇女的事迹受到中央《红色中华》报的表扬,被誉为“扩大红军的女鼓动家”。

▲《红色中华》报道宁化妇女

1933年国际妇女节前后,宁化妇女组织开展“10万双草鞋慰问红军”的活动。

1934年1月30日到2月2日,为了突击完成9000石粮食运送任务,宁化红色娘子军组织1300名妇女(大部分为小脚女人),用肩挑、背驮,步行崎岖山路,将粮食运送到长汀前线。

1934年10月,红军长征出发前,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,宁化红色娘子军组织妇女不分昼夜赶制了1000套军衣和10000双布草鞋支援红军。

图片 ▲《青年实话》专题报道宁化苏区广大妇女

如今,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,但苏区宁化红色娘子军的革命事迹将被后人铭记,她们的革命精神为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财富,激励着一代代宁化儿女砥砺前行,为建设美丽新宁化富强新中国奋勇向前。

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,海南岛上的“红色娘子军”可谓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。其实,在那如火如荼的岁月里,宁化也活跃着一支“红色娘子军”,她们割掉长发,毅然投身革命,积极参军作战、筹粮筹款,在扩红、支前、后勤等领域都做了大量工作,撑起了红色宁化的半边天。

▲部分宁化苏区娘子军晚年合影

“韭菜开花一杆心,割掉髻子当红军;保护红军万万岁,割掉髻子也甘心。”这是宁化苏区广为传唱的一首表现当时宁化妇女毅然参军的歌谣。

1933年2月8日,在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战争的紧要关头,宁化各区妇女积极响应中共中央“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”的号召,组织妇女踊跃参加红军。

据县志记载,1932年初,宁化城关城厢区、南郊区、西郊区、东郊区各成立妇女连。每个妇女连设3个排、9个班,每班10个人,统一由妇女部和城郊局领导。随后,安远、禾口等区苏维埃也成立妇女队(连),全县参加妇女连、赤卫军的妇女达到774人,全部编入红军独立第七师,隶属福建省军区。当时,妇女武装除了后勤保障、革命宣传、站岗放哨外,还配合红军、游击队作战。

在党的领导下,宁化广大妇女积极参加革命。石壁乡团支书张柳英,不但宣传动员群众参军,说服逃兵归队,还召开妇女大会,发动帮助红军家属割禾、耕田。在她的带动下,全乡有37人报名参军。禾口区陈布江乡的李全秀、陈瑞秀除了动员自己的弟弟和其他6人加入“少共国际师”外,还写信给游击队的丈夫,鼓励他们参加主力红军。这些妇女的事迹受到中央《红色中华》报的表扬,被誉为“扩大红军的女鼓动家”。

▲《红色中华》报道宁化妇女

1933年国际妇女节前后,宁化妇女组织开展“10万双草鞋慰问红军”的活动。

1934年1月30日到2月2日,为了突击完成9000石粮食运送任务,宁化红色娘子军组织1300名妇女(大部分为小脚女人),用肩挑、背驮,步行崎岖山路,将粮食运送到长汀前线。

1934年10月,红军长征出发前,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,宁化红色娘子军组织妇女不分昼夜赶制了1000套军衣和10000双布草鞋支援红军。

图片 ▲《青年实话》专题报道宁化苏区广大妇女

如今,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,但苏区宁化红色娘子军的革命事迹将被后人铭记,她们的革命精神为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财富,激励着一代代宁化儿女砥砺前行,为建设美丽新宁化富强新中国奋勇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