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盛权(1913-1935年),宁化县淮土大王人,父亲早逝,与寡母相依为命。他从小聪慧,后来考取宁化连岗中学(现宁化一中)。1929年,共产党员徐赤生到校秘密开展宣传活动,盛权受其革命影响,萌发革命思想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0年6月,他参加了徐赤生组织领导的宁化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之西乡(禾口)农民武装暴动。宁化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在历史上意义重大,是三明区域内最大规模的武装暴动,揭开了党在三明进行“工农武装割据”的序幕。暴动后,宁化成立了闽西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——宁化县革命委员会,建立了三明第一支红色革命武装——宁化县赤卫大队。

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,时任中共宁化县委副书记的王盛权于11月下旬与其他宁化县领导率游击队300多人撤至方田田螺髻坚持开展游击队。1935年4月,由于斗争环境的日渐恶化,队伍中个别意志薄弱者对革命的前途产生了动摇。有一天,一个游击队员在途经禾口的山间小道上被敌探捉获,充当了可耻的叛徒。4月23日拂晓,叛徒带领敌军数百人“围剿”田螺髻。游击队顽强抗击,但终因弹尽粮绝,多数战士壮烈牺牲。王盛权带领少数人突出重围后转移到家乡――凤山隘门一带活动。这事让本村的反动分子知道后,便向保卫团告密,匪团长张树庭亲自带领团丁包围了这个小山村,他奋起反抗,最后因寡不敌众被捕了。

▲田螺髻战斗遗址全景 ▲田螺髻战斗遗址残存护墙基

他被捕后,国民党如获至宝,想方设法弄来了他的同窗旧友劝降,想从他口里得到游击队活动地点和队员名单。遭到他义正辞严的痛斥:“和你们这些豪绅地主同流合污吗?”你快去告诉张树庭,只有可断头的王盛权,没有能屈膝的王盛权。想叫我背叛共产党,想叫我交出名单——做梦。”

敌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,对他说:“盛权啊!你光想着自己逞能,怎么不想想你的母亲?你母亲吃了很多苦。你还要给她找麻烦!”他内心一阵刺痛,但很快镇定下来,斩钉截铁地说:“休要再说!一人做事一人当,我决心已定。为革命为天下受苦的人,我跟定了共产党!”

敌人又胁迫道:“王盛权,我们是老对头,但君子不念旧恶,为了救你,我一再向上司请求释放你,现在只要你写张反省书,什么都好解决,生死由你自己决定!”他听罢,怒目以对,并不言语。张树庭自以为得计,忙叫手下递给纸笔。他奋笔疾书:“头可断,血可流,志不可屈。”敌人劝降失败后,他遭受吊打、灌辣椒水、火烙、锥子戳等酷刑,但始终坚贞不屈,保持革命气节。

1935年3月,敌人把王盛权衣服剥掉,押往禾口油坝里,他大义凛然,毫无惧色,高呼口号。他每喊一句,刽子手就用刺刀捅他一下,残酷至极。王盛权就义时,年仅23岁。

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,我们不仅要缅怀他们,更要学习他们身上团结、奉献、无畏勇敢的精神。我们应将先烈精神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,才能做到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