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宁化苏区这块红土地上活跃着一支鲜人为知的妇女武装——“苏区娘子军”。
1931年,红十二军来到宁化西南区,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。当年宁化的妇女深受政权、族权、神权、夫权四权的支配,戴着“三从四德”、“男女授受不亲”等精神枷锁,要求解放的愿望十分强烈。1932年6月,宁化苏维埃政府召开全县妇女代表大会,成立妇女组织。随后,全县参加妇女连、赤卫军的妇女达到774人。
宁化是中央苏区稳固的战略大后方,苏区时期为红军提供了千担纸,万担粮,草鞋20多万双。其中,妇女们发挥了重要作用,他们做草鞋,缝军衣,挑着一担担的粮食走出崎岖的山路,支援着前线。
同时,宁化妇女还承担着站岗放哨的任务。这件文物就是1933年宁化妇女连站岗放哨用过的口令袋。这是一件国家三级文物,是小溪妇女吴细细捐献的。这个袋子整体呈平平桃形状,用四块牛皮制作而成,皮质为红褐色,皮质较佳,用于存放口令等文书。小小的口令袋,在革命斗争岁月,在崎岖的山路上,担负着特殊的使命。
苏区娘子军们不仅在战场上巾帼不让须眉,更在后勤保障上发挥自身优势,为了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!